面对全球关税威胁日益增长,各国央行的应对方式截然不同,分析师表示目前尚未出现统一的应对策略。
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升级,特别是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,通胀和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正迫使各国央行重新调整政策。
但地理位置和贸易敞口因素至关重要。一些央行正在放松政策,而另一些则维持不变,甚至准备加息。
导致政策分化的因素包括,
1. 降息派: 如墨西哥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等出口导向型国家,美国关税正在打击其经济增长,分析师预计这些国家的央行降息幅度将超出市场预期。
中国也面临因贸易转移带来的通缩压力,但其宽松政策将较为温和。
2. 按兵不动派: 在美国和加拿大,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,尤其是核心商品的通胀风险,可能会阻止进一步降息。
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表示:"通胀上行风险可能会阻止美联储今年放松政策。"
3. 依赖数据派: 对于大多数其他国家,国内因素仍占主导地位。英国和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放松,以及拉丁美洲工资增长下降,都预示着进一步宽松,尤其是在政策仍然偏紧的巴西。
日本央行现在预计将于10月恢复收紧政策,这得益于美日协议消除了主要贸易下行风险。
在欧元区和印度,关税不太可能对政策前景产生重大影响。
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表示:"虽然我们仍认为美联储将保持观望...但全球宽松周期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。"
但前进的道路将各不相同,关税正使央行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。